欢迎来到中国航空航天化工网 !
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
航化网手机端
微信小程序
10月16日,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基础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布中国翼型谱系及数据库,数据库集成了满足8类先进飞行器布局的定制化专用翼型谱系,形成了我国首个由6个系列1000余个翼型构成的自主高性能翼型谱系和满足工业使用的数据库。
长期以来,标准化工作都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建设任务的重要内容和坚实保障,紧密围绕工程研制需求,得到了飞速发展。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鲜有人知的是,原子弹的“心脏”——用于浓缩铀-235的关键部件“甲种分离膜”出自上海冶金研究所的杏佛楼。当时全世界掌握这项技术的只有美国、英国和苏联,我国必须自力更生!1962年初,4个单位的60多名攻关人员在杏佛楼集结,没有空调、没有电扇,住的是8人一间的集体宿舍,吃的是薯干烧饭......终于在1963年底,符合要求的“甲种分离膜”试制成功!
近日,陕西科技大学黄文欢教授团队开发出了一种简便且可扩展实施的策略,可用于制备超轻电磁波吸收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据武汉理工大学消息,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麦立强教授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了一类初层溶剂化壳层不含有机溶剂分子的复合水系电解液,克服了传统复合水系电解液在低温下脱溶剂化动力学缓慢的问题。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的子刊《Chem》上发表。
10月14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交叉创新研究院修复生态学石辉教授团队以活化生物炭(ACB)为载体,通过水热反应联合化学共沉淀法,研发出新型氮硫共掺杂生物炭基磷酸银复合光催化剂(N,S-Ag3PO4@ACB),对高浓度诺氟沙星表现出高效去除效果。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自然》旗下期刊《npj 清洁水》上。
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与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合作,成功改进了一种名为“互锁超表面”的新型连接技术。这项技术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如镍钛合金)作为基础材料,与传统的螺栓和黏合剂相比,显著提升了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材料与设计》杂志上,被认为将革新航空航天、机器人以及生物医疗设备制造中的机械设计。
为了准确地检测出亚硝酸盐的存在,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所研究员蒋长龙、副研究员杨亮团队成功设计出了一种新方法,制备出了针对亚硝酸盐荧光可视化快检的材料——双发射比率荧光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危害物材料》期刊上。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发现了迄今最大的有机化合物
圆满保障19次出舱任务,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延寿使用
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计划分别于2026年和2028年前后发射
直径不足 1 厘米!最小无线飞行机器人长什么样?
中国首批商业运营电动固定翼飞机交付
“翼龙”搭载广电5G 700MHz应急通信测试成功
全国民航3月30日起执行夏秋航季航班计划
飞船货舱受损,NASA取消“天鹅座”货运任务
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完成装车出厂!奔赴发射场
C919国产大飞机已获多国适航证:包括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等!
“混江龙”水陆两栖无人机小河起降成功